饺子的由来10字(传说、历史、风俗)


饺子,古称"娇耳",传说是中国伟大的医圣张仲景发明的。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百姓苦不堪言。一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杏林高手张仲景,无论贫贱富贵,悉心医治。

张仲景告老还乡,途经家乡白河岸边,目睹寒冬中衣衫褴褛、耳冻疮的贫苦百姓,心生不忍,下决心救助他们。

回到府上后,张仲景的门庭若市,但那些冻烂耳的穷人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

于是,他嘱咐弟子在空地上搭起医棚,架上大锅,于冬至开张义诊,施药赠汤。

张仲景的驱寒良方名曰"娇耳汤",由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熬制而成。煮熟后,将肉馅切碎,用面皮裹成耳朵形的"娇耳",再煮熟。每位病患可得两枚娇耳外加一碗热汤,饮下后,周身暖意,血液流通,耳冻疮不治而愈。

张仲景的义诊一直持续至除夕。自此,每逢新春佳节,人们为庆贺新年和耳疾康复,便仿效娇耳的形状制作节日食品,于大年初一食用,便是如今的饺子。

关于过年吃饺子的习俗,还流传着许多有趣的传说。

其中一个传说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用泥土造人,但每逢寒冬,人们的耳朵就会冻掉。于是,女娲想出办法,在人们的耳朵上穿线,让他们咬着线,防止冻伤。每逢年底严寒时节,人们便争相咬着"有线"的娇耳,也就是馅料丰满的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