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为啥要吃饺子(吃饺子的由来及寓意)


岁月流逝,星移斗转。时值冬至,这个在二十四节气中尤为特殊的日子,又已悄然来到。古人曾尊称其为“亚岁”。

冬至在国人心中的地位至今依然重要,关于它的讨论也不曾间断。吃饺子、品汤圆……冬至时分,为许多人奉上属于这一节气的美食,寄托了对即将到来的春节团聚的殷切期盼。

是节日吗?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冬节”、“贺冬”。也有人认为,冬至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周代将其作为新年,曾一度十分热闹。

资料图:在传统节日冬至到来之际,河南洛阳伏牛山滑雪场工作人员在雪地上用上万枚饺子拼出一个长7.32米、宽3.66米,彩色缤纷的巨型饺子造型以迎传统节日。 王中举 摄

古籍中亦有佐证冬至为节日的记载。文献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意即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一年的到来。

汉代始将冬至作为节日庆祝,盛行于唐宋。但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周朝的正月相当于现在的十一月,拜岁和贺冬实无太大差异。

也有学者持观点认为,严格意义上,冬至还算不上一个节日。民俗专家王娟表示,“这一节气出现得极早,相应庆祝形式也出现得比较早,但它并不能简单等同于我们现在理解的节日。”

“古时许多重要活动会在冬至举行,内容丰富,但各地域庆祝方式有所不同,差异较大。”她解释道,常见的民间习俗包括为长辈送鞋子、计算“数九”和绘制消寒图等。

王娟表示,“有说法称冬至需祭孔子,典礼隆重,但这并非普遍意义上的庆祝活动。冬至与如今传统节日新年仍有差异。”

作为“亚岁”的冬至

抛开“是否节日”的争论,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的确算得上一份特别的馈赠。它处于阴气鼎盛、阳气起始之时,也是传统计算二十四节气的起点。

资料图:“冬至”节气当天,重庆一老字号羊肉馆生意火爆,众多市民排长队等待进补,也有市民将羊肉买回家自己炖煮。 周毅 摄

古人认为,冬至居于时序交替之季,自然承载了非同寻常的文化寓意。冬至节俗中很多习俗、仪式都源于人们对这特别时节的体悟。

《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在这一天,朝廷上下会放假休息,欢度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后来,春节期间通常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多会在冬至出现。冬至一度被称作“小年”,足见其重要地位。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

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演变成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在民间,祭祖规模有所缩减,人们更多遵循部分应景习俗,如吃馄饨、红豆米饭等。

节气美食,不只悦舌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冬至对人们的意义,绝不止是一个时间节点那么简单。

有文章提到,清代苏州人“最重冬至节”,冬至前一天,亲朋好友互送节日食品,提篮担盒者满路,俗称“冬至盘”。

苏州冬至节令食品为冬至团,其以糯米粉制成,包裹着糖肉、菜、果、豌豆沙、萝卜丝等馅料。人们用它祭拜先人,馈赠亲友。

资料图:五福饺子宴迎冬至。 韩章云 摄

北方人多惯于此时吃饺子,而南方一些地区则喜食汤圆。冬至后阳气逐渐生发,绿色又容易让人想到春天,故在这一时节,有些地方会刻意食用青菜,以示顺应时序,在寒冬中期盼着鸟语花香的春日早日到来。

无论吃饺子还是馄饨,人们在乎的都不是味蕾的单纯满足。

从古代的“亚岁”之称,到如今常被提及的冬至夜,人们如此关注这个古老的节气,或许正因其经常出现在一年即将结束之际,距离春节团圆的日子也不再遥远。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过去,时间推移中,白昼渐长,夜晚渐短,春天的脚步也渐渐靠近。(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