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罗隐古诗 蜂古诗拼音原文


在唐诗宋词的浩瀚长河中,罗隐的《蜂》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寓意脱颖而出。诗中通过描绘蜜蜂的辛勤劳作,反映了社会的深层问题,令人深思。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展现了对劳动者的同情,更引发了对不公现象的思考。接下来,将带您深入探讨这首古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

​教科书式品鉴诗词,唐诗宋词品鉴的第271首古诗词

《蜂》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白话译文: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及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注释解说:

(1)山尖:山峰。(2)无限风光:极其美好的风景。(3)占:占有,占据。(4)采:采取,这里指采取花蜜。

品鉴鉴赏:

罗隐的作品总是能在细致观察中蕴含深意。他的咏物诗往往以物寄情,结合自身的家国忧虑与社会现象,展现出强烈的反讽。正如清代沈祥龙所言,咏物不仅仅是描述表面,而是通过物象表达更深层的情感与思考。《蜂》则通过蜜蜂的劳动,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与思索。

首句描绘了蜜蜂在花丛中穿梭忙碌的景象,展现了它们在自然美景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论”“无限”的字眼使得蜜蜂的生活状态显得极其活跃,似乎在赞美它们的辛勤。表面看似夸赞,实际上却为后文的深刻议论埋下伏笔。

接下来的两句则把“蜜蜂”的象征意义延伸,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声叹息不仅是对劳动者的同情,也是对那些享受成果却不劳而获者的控诉。罗隐在此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揭示了辛勤劳动与不公现象之间的矛盾,展现了对弱者的怜悯与对权贵的深刻厌恶。

此诗通过象征与设问的方式,深刻反映了劳动者的辛劳与成果的归属问题。与张碧的《农夫》中的“到头禾黍属他人”,以及梅尧臣的《陶者》中“屋上无片瓦”相似,都是对艰难人生的感慨与反思,体现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苦楚。

在罗隐的笔下,蜜蜂与其他自然生灵有着不同的命运。小蜜蜂一生为酿蜜而劳作,付出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样的寓意使得这首诗更加引人深思。值得注意的是,诗中反复使用的疑问句,强化了诗人的感慨与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揭示。

该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前半部分叙述蜜蜂的生活,后半部分则发出思考与质问。通过“采得百花”与“成蜜”的对比,诗人巧妙地表达出劳动者的苦与甜,同时也反复强调了劳动与享受成果之间的悖论,让人感慨不已。

创作背景: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出生于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晚唐时期的诗人。他在仕途上屡遭挫折,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未能如愿。尽管经历了重重困难,他的诗作依然流传至今,彰显了他对社会的关怀与不屈的精神。

本期名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通过这首诗,罗隐不仅展示了对蜜蜂的细致描写,更用其象征深刻探讨了社会现实,令人深思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