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e in prc PRC和china的区别


在半个世纪前的中国,几乎所有与产业相关的产品都得贴上“洋”字。从火柴到自行车,再到电影和毛巾,外国商品进入家庭的每个角落,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认知。

1908年,一位旅美华侨购回一辆汽车,原本想将其带回广州,却因当地尚无马路,只好将车赠予在香港的儿子。此举标志着香港私人汽车时代的开始。那时,车主们无需牌照,无需遵守交通规则。随后,外国大使和商人们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相继购车,使得汽车在中国逐渐普及,公路网络也随之扩展。

从洋车到洋楼,洋火、洋油等外国商品陆续涌入中国,使得国人对这些背后国家的认识变得更加直观。长久以来,中国人对外国品牌的依赖显而易见,汽车要买德国的,手机要买美国的,甚至出国旅行也会带着一长串购物清单。“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成为许多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网络上更是流传着不少关于中国制造的“吐槽”。

近年来,这种崇洋的趋势悄然转变。究竟是中国人逐渐放下对外国品牌的偏爱,还是中国制造已愈加强大?

近日,凤凰卫视的《风从东方来》栏目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深入采访,发现中国制造正悄然改变着外界对中国的印象。每一分钟,中国制造业都在创造惊人数据:53辆汽车、460台空调、3.99万件服装、2576部智能手机以及2.3辆新能源汽车等产品相继下线,象征着中国制造的飞速发展。

沃康,一位来自土耳其的科技爱好者,热衷于拍摄小视频并分享给网友。他对中国科技产品的热爱,正逐渐在他的朋友中蔓延。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家中各种中国制造的产品数目远超预期:摄影器材、电脑、手机、吸尘器,以及小到SD卡、鼠标等配件,几乎无处不在。

如今,“Made in China”已成为全球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之一。疫情期间,海外消费者每消费7美元,就有1美元是购买中国产品。根据2021年数据,中国货物贸易的出口总值达到11.6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5%,这一增速创下十年来的新高。

中国制造正在成为许多外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当年洋货走进中国百姓的生活一样,今天的中国品牌也在逐渐融入他们的生活。采访中,来自各国的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看法不断发生变化,他们的反馈显示了对中国品牌的逐渐认可:

“华为、小米等中国品牌进入德国市场后,公众接受度明显提高。”

“近年来,土耳其涌现了许多中国品牌,科技发展让人们对产品的印象变得更好。”

“我对中国制造的兴趣日益增长。”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进入我们的生活,我对它们持积极态度。”

在德国,知名科技博主Jorma通过对中国产品的评测,反映了人们对中国产品形象的变化。他最近在测评一款备受欢迎的吸尘器,这款产品在众筹平台上成功筹集超过150万美元,成为清洁家电类的众筹冠军。他冷静而客观地分析了这款手持吸尘器的特点,其高转速与强续航能力让他赞不绝口,并强调了中国制造在产品多样性上的优势。

在德国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国制造。迈尔特·阿尔帕斯兰是土耳其一家零售店的助理,他表示,每当新款中国品牌产品上架时,顾客的期待值都很高。Dreame系列在他们店中销量最佳,品质和售后服务不断增强消费者的信任。他指出,土耳其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负面看法已经从100%降低到5%,如今,大家普遍信任中国制造。

2020年8月,中国大陆及香港的公司数量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达到124家,首次超过美国的121家,这标志着历史性的一跃。20世纪涌现的美国品牌曾引领全球,而21世纪则是中国品牌崛起的最佳时机。

从过去的洋货盛行到如今的国货崛起,一批中国企业乘风破浪,许多中国产品在海外爆红,赢得了无数消费者的青睐。俞浩作为追觅公司的创始人,年仅34岁,作为出海中国品牌的代表,他的愿景是:“当‘Made in China’走向海外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产品可以服务多样的市场。”

中国企业以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市场的天花板,推动民族自信,展示中国制造的力量。中国产品和文化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共享的一部分。如今的中国,包容、友善,积极与和平,正悄然改变着外界的认知。而这份改变,也许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起眼的工具上,标注着“Made in China”。

未来,凤凰卫视《风从东方来》将从10月2日起,继续深入探讨这些中国故事,带您了解不一样的中国制造与品牌背后的秘密。

附:拍摄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