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g over top-tether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日益频繁,而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种社交活动却可能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内向性格的人尤其容易在这种情况下感到疲惫和焦虑,常常会体验到所谓的“社交宿醉”。

社交宿醉

“社交宿醉”这一概念最早由语言学者萧娜·考特尔提出,指的是内向者在经历强烈社交后,身体和心理上感受到的疲惫和不适。具体表现包括出汗、乏力,严重时还会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内向者的能量往往来自于内心,而不是外部环境,因此频繁的社交活动反而令他们感到疲惫不堪。

这种情况下,内向者常常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是在安全的舒适区内继续待着,还是勇敢地走出这一区域,面对不适应的社交环境。他们在内心深处渴望连接,但又因社交带来的压力而犹豫不决。

舒适区、拉伸区与恐慌区

心理学中的舒适区、拉伸区和恐慌区模型,揭示了内向者的内心世界。长期停留在舒适区,虽让他们感到安全,却也导致与外界的隔绝。这并不意味着内向者不需要社交。相反,积极与他人互动、沟通,有助于他们扩展自己的舒适区,减少对社交的恐惧。

内向者应该努力走出这一安全区域,逐步融入社交生活,才能体验到人际关系带来的温暖与支持。

不要被内向所束缚

心理学强调,内向与外向并没有优劣之分,二者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心理学博士Brian Little提到,了解自己的性格有助于自我认知,但我们绝不能被这种性格所限制。接纳自己的内向特性,找到适合的社交场合,才能在内向与外向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

通过分析什么样的场合让自己感到舒适、什么场合又让自己感到抗拒,内向者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交模式,减轻焦虑感。

自我孤立的陷阱

自我孤立是内向者常见的心理问题,这种逃避社交的状态往往会加剧焦虑。研究显示,自我孤立并不是一种积极的选择,反而是一种逃避,导致内心的孤独感加重。缺乏社交连接会使人逐渐失去自我价值感。

无论是朋友还是家人,都需要时间与精力去维系关系。自我孤立不仅让内向者远离人群,也阻碍了他们与真正关心他们的人建立联系。

人际关系的温暖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笔美好财富。面对社交的挑战,内向者应该勇敢迈出舒适区,拥抱更广阔的世界与人性之美。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才能在身心上获得健康与快乐。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第一心理主笔团|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社交宿醉报告书》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