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30亿是哪一期 非诚勿扰陈景扬3年后
刷微博的朋友们一定记得,“山东king”不久前掀起了热潮。
他在热搜上获得了1.7亿的阅读量。
安迪·沃霍尔曾说,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15分钟的名气。
这位山东小哥,凭借短短60秒的时光便火遍了全网——
鹅……黑龙江的姑娘确实美丽无比,不仅美貌、吸引,还有点性感,我直言不讳。
如果你觉得……嗯?我们聊得挺好的,愿意进一步确定关系,可以考虑把我带到加拿大一起生活。
60秒,正是微信语音的时限。
一秒不多,一秒不少,刚好完成了他的求偶宣言。
更引人注目的是King出现时所在的群聊名称——
非诚勿扰。
这个名字充满了年代感。
它曾是国内电视相亲节目中的“初代魔王”。
提到标志符号,记忆便扑面而来。
那个光头主持人孟非。
还有那首让人忍不住扭动腰部的BGM——
Can You Feel it!!!
至今,《非诚勿扰》已经播出了整整十年。
观看别人的相亲过程,其实也是在检视自己在瞬息万变的婚恋市场中的蜕变。
这十年,正是中国婚恋观剧变的十年。
看了那么多别人的相亲后。
《非诚勿扰》如今的状况如何?
我们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01
已经不再有以前的感觉了
曾经我们都以为,相亲是个老旧的词汇,不再适合新一代的时尚青年。
然而到了2020年,相亲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变成了刚需。
不然的话,“相亲”这一词的百度搜索指数也不会骤然上升。
珍爱网APP的活跃用户也突破千万,同比增长了39.3%。
即使在疫情期间无法出门,这也阻挡不了年轻人对“云相亲”的热情和期待。
我们怎么办呢?
有了本地约会的APP,也有明星示范的真人秀。
去年,向佐和郭碧婷成为了最“勤奋”的情侣。
提到《非诚勿扰》,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
这节目怎么还在继续呢?
再说,全是室内场景,没有明星,全靠说话,这样的节目还能看吗?
事实是,这个“常青树”尽管在热搜上淡出了视线,但实力仍在,许多单身男女仍坚持报名,坚信这里能找到真爱。
十年间,尽管节目也在改变。
“孟爷爷”孟非,似乎变得更年轻了。
白发增加,西装更加熨帖精致。
现代滤镜让他摆脱了最初登台时的“老干部”气质。
最“黄”的阵容继续守阵。
制片人黄澜、演员黄磊,及观众最喜爱的党校女教授黄菡。
还有从《奇葩说》中挖角的陈铭,担任“非诚合伙人”,迎接下一个十年。
不仅衬托了孟非的光头,还带来了一股浓浓的鸡汤味。
节目规则也做了新的包装。
从前是两个简单的动作:亮灯和熄灯。
现在,则玩起了“区块链”。
女嘉宾被分为“观察区”和“心动区”。
灯光也有了大数据支持,“温度灯”显示心意指数。
美女嘉宾,肤白貌美的标准,全都登台。
特别节目则成为了承上启下的主题,立体PPT式的复盘。
有数据。
十年来,节目播出了755期,近10000名单身男女嘉宾,其中约有190对成功走到了一起。
有不少人结婚生子,孩子已经开始“打酱油”了。
很多人的初衷依然简单,就是找一个对象。
最终牵手成功,成为了他们漫长人生旅程中的一个插曲。
有些人时常会说:
你们请的演员吧?
他们还演生孩子。
有案例。
节目曾邀请过几位受欢迎的男女嘉宾。
刘五朵,天生娃娃音,一发言让人不由得毛骨悚然。
她上节目前从未谈过恋爱,在台上站了很久。
直到有一位男嘉宾为她而来,放完短片后,刘五朵直接点亮了灯。
可以看出,她的性格非常好。
牵手成功后,她说了一段话:
我不喜欢那种男生走了99步,女生还得往前迈一步的感情。
我喜欢的是两个人一起往前走五十步的关系。
十周年时,她再次回到舞台。
嗯,还是没成。
目前她依旧单身,对爱情充满憧憬。
澳门的富二代骆琦。
她家境优越、学历高、气质佳,找不到对象就要回去继承亿万家产。
多次被选为心动女生。
最终一期中,骆琦选择了为她回来的男嘉宾,两人牵手成功离开了舞台。
但最后也未能成功。
如今,骆琦已经为人母。
她对黄菡老师表示,她已经放下了家族产业,带着孩子周游世界。
富人的世界,确实显得枯燥乏味。
节目在十年后,依然在努力寻求创新和变化。
光头主持依旧点评,嘉宾继续支招,观众坐在台下捧场。
但,确实缺乏以前的那种感觉。
那种心动的瞬间,那种羞涩的暗自打量。
缺失的,不只是话题嘉宾、市场环境。
更重要的是,在婚恋刚需的压力下,“我们”已经变了。
02
「拜金女」的印象
2010年1月15日,《非诚勿扰》的首期节目在江苏卫视首播。
最初并不被看好,因为它前面已经有了一档成功的婚恋节目。
那是汪涵起步的湖南卫视《玫瑰之约》(1998年,2017年停播)。
《非诚勿扰》却迅速超越,吸引了全国观众,甚至包括那些还未到婚恋年龄的学生。
为什么呢?
与《玫瑰之约》相比,它更“放任”,主持人不再充当“红娘”。
孟非明确表示:
我们只提供相遇,不包办爱情。
意思是,如果有人在这里找到了
真爱,那是锦上添花,是你的福分。
至于未能牵手的,也无需有精神负担。
因为这个舞台是为你提供的,让你展示自己。
那些出位的嘉宾,甚至会像戏精一样享受这个过程。
本质上,《非诚勿扰》强调了“秀”的重要性。
围绕这一诉求,节目的形式在当时的环境下也达到了高分。
它打破了传统相亲节目中男女平衡的局限。
1v24。
24位经过挑选的单身女性在少女时代的歌声中鱼贯而出,气势如虹。
而1位报名男嘉宾则站在台上,接受来自众多女嘉宾的审视。
这种设置迅速拉开了势能的差距。
如果换成24位男士挑选1位女生,放到今天,可能会被批评为“直男癌”。
无论是1还是24,无论主持人还是点评嘉宾,都达成了默契,给予了足够的戏份。
发言、表达。
在前半程,选择权甚至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女嘉宾手中。
她们通过“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三部短片了解男嘉宾,并对其提问,通过亮灯和灭灯的方式表达意向,决定去留。
显然,这对男嘉宾的自尊和心理素质是巨大的考验。
如果他能够撑过三部短片的检验,场上依然有女嘉宾留灯。
权力的转移。
男嘉宾可以选择两位心仪女生,灭掉其他灯,并请出开场时选出的心动女生。
男嘉宾提问以进一步了解女生情况,然后做出选择。
坚持选择心动女生可能会被拒绝,但选择其他两个女生中的一个,顺利牵手成功的几率则更高。
从相亲的角度来看,这种互动显然不是最优。
仅凭三条短片做出评判显得略显粗糙,快速推进中的选择也显得不够深思熟虑。
但从节目效果来看,《非诚勿扰》将相亲的戏剧性和娱乐性发挥到了极致。
节目节奏快,悬念强,一波三折。
它成功地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锁定了遥控器。
仅靠这些还不足以成为爆款。
还需要制造热点话题。
节目播到第三期时就迅速占领各大头条,引发全民讨论。
这一切的起点是一位名叫
马诺
的女嘉宾。
当男嘉宾问她是否愿意一同骑单车时,马诺回答了那句流传至今的经典台词:
“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要坐在单车上笑。”
她的这番话迅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个节目不仅仅是相亲,更是一场社会现象的反映。
它把婚恋市场中的诸多问题展现在观众面前,也折射出社会对婚恋的多种看法和态度。
在这些年来,《非诚勿扰》不仅仅是一个相亲节目,更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从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单身男女的婚恋观念随着时间在不断演变。
十年来,婚恋市场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节目内容上,也体现在观众的期待和要求上。
《非诚勿扰》的变化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还包括了其对婚恋的探索和对观众心理的把握。
节目在不断求新求变中,力图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观众的需求。
尽管节目的基本框架和形式保持不变,但其中的细节和规则已经做出了不少调整。
比如,如何通过更具数据化的方式来评估和反映嘉宾的心意。
再比如,通过引入新的元素和嘉宾来增强节目的吸引力和话题性。
这些改变不仅仅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更是为了保持节目的活力和持续吸引力。
《非诚勿扰》在经历了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依然坚守在婚恋节目的舞台上。
虽然它已经不再具有最初的“新鲜感”,但依然在不断努力提升自我,适应时代的发展。
对于许多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相亲节目,更是一段回忆,一种文化符号。
在这个节目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的爱情故事,更是社会的婚恋变迁。
未来的《非诚勿扰》还会怎样发展?它将如何继续在婚恋市场中发挥作用?这些问题的答案,还需要时间来揭示。
但可以确定的是,《非诚勿扰》已经成为了中国婚恋节目中的一面旗帜。
它的每一次变化和创新,都在反映着社会的变化和人们对婚恋的不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