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错率啥意思 容错率越高越好还是越低越好


如何理解误机?让我们从四个角度来深度解析这个看似简单却蕴含丰富的现象。

一、过度的准备是否值得?

经济学家斯蒂格勒在他的研究中提到:“如果你从未错过航班,你在机场待的时间可能过长。”这句话对于我这种总是精打细算、追求效率的人而言,几乎可以作为座右铭。

这句话的本质在于对“容错能力”的反思。我们可以将这种思考方式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比如说,假如你总是准时到达会议或约会,是否意味着你花费了过多时间等待别人,也牺牲了宝贵的休息时间?

或者,假如你的投资从未出现亏损,你可能只是把资金存放在最安全的地方,比如余额宝或银行存款,这样的“安全”反而可能让你面临通货膨胀带来的资产缩水。

再如,如果你的工作从未出现错误,或许你只是选择了那些没有挑战性的任务;或者,如果你从未丢过东西,也许你在整理物品上花费了过多精力。

容错率啥意思 容错率越高越好还是越低越好

这句话不仅仅是个生活小技巧,它反映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观点——“容错能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成本分析;二、风险控制;三、规则挑战;四、完美主义。

二、成本与收益的权衡

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进行分析:

假设你决定提前两个小时到达机场,可以将错过航班的概率降低到2%,即在50次航班中可能出现一次误机。相比之下,如果你提前一个半小时到达,错过航班的概率会提高到6%,即在50次航班中可能出现三次误机。这样,提前两个小时的收益就体现在减少了2次误机,节省了10小时等待时间。

提前两个小时到机场的时间成本比提前一个半小时要多25小时。尽管提前两个小时可以减少误机的概率,但总体来看,其成本高于收益。

这一点说明了一个重要的原则:在做任何事情时,都需要对成本和收益进行计算。即使是“准时登机”这样的看似重要的事情,也不例外。

虽然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准时”无法用价值来衡量,但实际上,“不惜一切代价”的理念只是为了强调事情的重要性。任何事物的成本如果超过了收益,执行者就会失去积极性。计算价值是每个决策的重要环节——即使是生命也是如此。

例如,一些汽车厂商发现产品存在安全漏洞时,计算发现召回的成本远远高于事故赔偿费用,因此选择隐瞒问题。这种行为在道德上受到谴责,但实际上,生命必须被赋予一个价格,否则社会就无法正常运作。

类似地,如果在一个仅有禁行标志的十字路口安装红绿灯,可以将致命交通事故的风险从1.6%降低到1.1%。但红绿灯本身的成本和对交通效率的影响也需考虑。在决策时需要权衡生命价值与红绿灯的显性和隐性成本。

我国法律通过“人力资本法”计算生命价值,通常按当地年均收入的20倍来估算,因此不同地区和城市的生命价值有所不同。

无论何种情况,所有的事物都有其价格。如果你觉得价格仍然不能体现其重要性,那就再加一个零。

三、提高生活的“波动性”

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待误机的问题。有些人可能认为错过航班的后果微不足道,关键在于误事的影响。

如果你是联合国秘书的约见,显然需要提前一天出发并做好各种准备,比如在见面地点附近找酒店,步行前往避免被困于电梯等。但大多数误机事件其实并不会带来严重后果,它们往往只是打乱了你的日程,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适应,并非真正的风险。

《反脆弱》一书提到,很多人无法真正理解“风险”的意义。真正的风险在于当风险来临时,你不知道如何应对,因为你的生活过于正常,甚至从未经历过一次误机。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塑料杯比玻璃杯更耐摔,并非因为它更坚固,而是因为其材质具有弹性,可以通过“波动性”来缓冲外部冲击。那些看似坚固的东西,在风险超过其设计承受能力时,会被摧毁。

这个逻辑可以进一步延伸到生活中。无序性、不确定性、混乱、不平衡性和不可预见性,虽然看似负面状态,但实际上常常是应对风险的最佳方式。最有效的应对策略是“以毒攻毒”,即让自己暴露在风险中,从中提高自己的“波动性”,以便更好地平衡风险,并利用风险获利。

比如,在讨论一个重要工作任务时,虽然时间已到你需要去机场,但如果这次讨论非常重要,你可能会冒着误机的风险继续讨论。因为误机带来的风险是可以预见的,而高质量的讨论带来的收益却是无法预测的。

通过利用风险来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这就是我们要讲的内容——

四、挑战规则的边界

第三个角度是对规则的挑战。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在网上查找了有关登机时间的信息,发现有一个“误机达人”的经验分享。因为他不喜欢在机场浪费时间,他常常准确把握到机场的时间,并积累了一系列应对误机的技巧,比如如何找到紧急柜台、如何申请头等舱通道安检、如何办理改签等。

容错率啥意思 容错率越高越好还是越低越好

我猜这个人在生活中一定擅长应对复杂的变化情况,甚至喜欢这种局面。虽然许多人通常不喜欢这种挑战规则的人,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世界的变化往往由那些喜欢挑战规则的人推动。新规则的出现往往是因为这些“游走在规则边缘”的人。

以武松打虎的故事为例,尽管他因违背宵禁令和店小二的劝告醉酒上山,而被认为是英雄,但实际上他的行为只是因为怀疑店家要“黑”自己的钱。

大多数人尊重规则,并不是因为规则本身值得尊重,而是因为我们希望得到它的保护。如果我们习惯于规则的保护,规则可能会变成我们的弱点。

这个世界的运作是规则与冒险的平衡。如果所有人都肆无忌惮地犯规,社会就会变成无序的黑帮世界;但如果任何犯规都受到严厉惩罚,没有人敢越雷池一步,社会也会变成僵化的社会,无法进步。

五、接受“二八法则”的现实

最后一个角度是“完美主义倾向”。很多人对误机的厌恶,不仅仅是怕麻烦,更是因为误机被视为粗心大意的表现,一定要杜绝。

这种心态其实是一种“完美主义情结”。以投资为例,只购买一只股票意味着如果发生错误就是100%的损失。我们通常会选择股票组合。有些人即使持有多只股票,仍会出现“完美主义倾向”,不能容忍任何一只股票亏损。

投资不同于常规工作,后者是100%完成任务,无非是质量好坏。而投资是一个概率行为,即使是最专业的投资者也不能完全避免亏损。即使你提前一晚住在机场附近,也不能保证100%杜绝

六、提高“容错率”的能力

我们来讨论“容错率”。在生活中,我们总是试图避免犯错,但一种决策理念认为,与其避免错误,不如降低错误的后果。

“容错率”是指在出现错误后系统能够容忍的能力。现实中的一个例子是二维码技术,它能够容忍扫描过程中的小错误,只要关键部分没有遮挡,二维码就能被识别。这种容错机制确保了即使出现一些小问题,也不会完全失效。

一个经常误机的人可能会被视为不靠谱,但如果他能完成一些复杂的任务,他很可能是一个“容错率”高的人。高容错率的人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擅长计算利益得失,通过容忍小错误以换取大的成就;

2. 习惯于变化的环境,擅长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

3. 擅长抓住规则的漏洞与模糊地带;

4. 相信“二八法则”,更关注自己的长处,而不是克服短板。

如果有些危险是无法绝对避免的,那么不如将精力集中在你能够控制的方面。容不下任何错误的人,往往会把时间浪费在纠正错误上,而不是在扩大成功的机会。保持高容错率意味着你可以在面对错误时,迅速恢复并从中吸取经验,从而在未来更好地应对挑战。

这篇文章首发于“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微信公众号,每周一篇原创内容,带你深入思考职场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