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作者是谁 长歌行作者是谁写的拼音
在青翠的园中,那些冬葵的绿叶上,晨露滴落,静待阳光的照耀。
春天温暖的光辉洒满大地,万物因此焕发出无限生机。
秋天的到来却令人忧虑,花叶的凋零是不可避免的。
就像百川流入东海,再也无法西归一样,时光一去不复返。
年轻时若不努力,老去之后只会徒增伤悲。
这首诗歌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有人解读道,这是一首劝勉人们珍惜光阴的诗作。确实,这种解读有其道理,但或许我们能从中领悟到更多的哲理。以下是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引发更多思考。
让我们解读一下诗中的几个难懂的词汇:1. “长歌行”——汉乐府的曲调名;2. “葵”——指冬葵,这是一种古代的药用蔬菜;3. “晞”——指天亮或阳光照射;4. “阳春”——温暖的春天;5. “布”——给予的意思;6. “焜”——形容枯黄的样子;7. “华”——与“花”同义;8. “徒”——表示“只”或“白白的”的意思。
用现代汉语翻译这首诗:
绿色的冬葵在园中展叶,
露珠在晨光中闪烁,
它们渴望着阳光的温暖。
春天的温暖给予了大地光辉,
万物在春日的恩泽下,展现出勃勃生机。
但冬葵却忧虑秋天的来临,
那时,它的花叶将迅速枯萎。
哎,百川流向东海,何时才能再向西流回?
我们年轻时若不努力,
老年时只能为未曾努力而悔恨!
这首诗歌从头到尾都在探讨人生的短暂与易逝。它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比喻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逆转,试图激励人们珍惜时光,努力奋斗。诗人在前六句中,使用了两个生动的比喻:园中的冬葵在春光中盛开,象征人生的青春与希望;接着,随着秋天的到来,冬葵的叶片迅速枯黄,这暗示着人生的衰退与不可避免的老去。
从第七、第八句开始,诗歌的比喻由“园中葵”转向“百川”。“百川”流入东海后不再西归,隐喻人生从年轻到衰老的不可逆转。诗歌在这里给出明确的警示:少壮时若不努力,将来只会为未尽之事而痛苦。诗歌的最后两句直截了当,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们必须珍惜光阴、努力奋斗的坚定看法。
通过前八句中的两个比喻——“园中葵”的盛衰和“百川”的东流不复西归,诗歌明确了其主题:人生如同自然界的变化,从繁荣到衰落不可逆转。我们必须在年轻时努力奋斗,以免年老时徒增悔恨。
在这首诗中,对比手法被巧妙地运用来激发读者的奋斗精神。前四句展示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与秋天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自然界的无常;而接下来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则以浩荡东流的景象和无奈的无法西归形成对比。最后的两句,更是将这一对比推向高潮,表现了诗人对于不努力的深刻遗憾。
对于诗歌的解读可以有多种角度。有些读者可能会觉得,“园中葵”虽然会枯萎,但第二年依然会再生;“百川”虽然无法西归,但它依然流淌。在这种情况下,努力是否也只是徒劳呢?聪明的读者会发现,尽管“园中葵”会再生,但它并不是同一株;“百川”流淌的状态也在变化。人的努力和创造,虽然无法让自己重返青春,却能让所创造的价值与影响得以延续和重生。
这首《长歌行》无论在内容上还是艺术表现上,都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与学习。它不仅提醒我们珍惜青春,更激励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尽力奋斗,为未来留下一份持久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