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在哪个省哪个市 普陀山在哪个省什么地方


来源:【中国城市报】

普陀山在哪个省哪个市 普陀山

第八届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现场。

普陀山在哪个省哪个市 普陀山

顾客在黄杨尖村元一书坊挑选书籍。

黄杨尖村55·公路咖啡生活馆老板谢俊伍泡制咖啡中。

11月11日,当太阳从海的那边升起时,海这边,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渔港正在举办的第八届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上锣鼓齐鸣、人声鼎沸。来自各地的游客齐聚一堂,共同欣赏精彩纷呈的民间民俗文艺表演。

随着一支支巡游队伍沿海滨街道缓缓入场,掌声雷鸣,喝彩不断。这些由普陀区各乡镇非遗文化传承人、群众演员参与的巡游节目,生动地展示了普陀各地区民俗文化特色,真实地再现了东海渔民历代出海捕鱼的生产生活场景。

沈家门小渔港的盛会彰显了普陀区“依海而兴”的宏伟蓝图。近日,中国城市报记者深入探访普陀区,了解“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普陀如何依托海洋文化资源,开辟出一条世界级的“海岛共富”新航路。

“文旅产业”引领提速发展

从600多年前“建立沈家门水寨”,到“茅屋环绕白沙”的小渔村,再到近代“万艘渔船一港收”的世界三大群众性渔港之一,沈家门如今已发展成为集现代造船修理、远洋运输、世界水产品集散的全国性重要港口。

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作为普陀区促进海洋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民俗文化品牌,从2003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回顾前几届大会报道,关键词包括:“高雅健康、喜庆祥和、民间特色鲜明、渔乡风味浓郁、活动丰富、亮点纷呈、打造渔港品牌、创造渔都名片”。

时隔多年,立足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新普陀,以沈家门渔港为代表的海洋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掘、持续升级,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重新举办第八届中国沈家门渔港国际民间民俗大会,既是人民群众的呼声,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普陀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负责人说道。

以文旅活动为载体,普陀区具备良好的硬件基础,宝龙城市广场、中央山体公园、滨港路、半升洞、晨晖街视觉通廊等区域配备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休闲、住宅、酒店、交通等完备的基础设施。

“来到‘沈家门’,就是‘一家人’。”在普陀,随处可见标有此话的横幅,不仅彰显了普陀区委、区政府和市民对游客开放、友好、热情的态度,更是普陀文化推广的软件基因。

“游客到普陀,随便走进哪一家餐厅就餐,老板都会赠送本店的招牌小吃,然后与游客攀谈几句、共饮几杯,甚至合唱一曲。”餐饮业从业者徐女士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因为神州大地之上,都是炎黄子孙。”

长期以来,“龙”都是普陀民间民俗文化的灵魂和主题,原因在于此处在神话故事中是东海龙王的故乡。在沈家门渔港国际民间民俗大会上,有16支来自普陀本土和全国各地的舞龙队在此演绎龙文化,如上海市的“小青龙”,浙江省湖州市的“百叶龙”、舟山市六横镇的“崇文龙”和桃花镇的“庆丰龙”等。

无论是“渔”文化,还是“龙”文化,在舟山市普陀区委副书记、区长徐炜波看来,都是普陀近年来致力于探索海洋文化基因解码转化的成果。在沈家门渔港国际民间民俗大会上,徐炜波说道:“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普陀海洋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普陀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精神风貌,促进海洋文化、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文化力量持续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新普陀贡献力量。”

“乡村产业”助力持续发展

普陀沿海地区,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内陆各镇,别具一格的乡村游、音乐节、丰收节、摄影比赛等主题乡村节日同样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

当问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时,许多普陀人都纷纷提到了展茅街道。据了解,展茅街道“十四五”期间深入挖掘地域文化、提高村民和农户参与度、发展高质量服务业、多渠道开展营销……

每逢乡村节日,展茅街道就通过“组合拳”提升节日综合效应,努力实现全域“农业发展看展茅、农村游学逛展茅、农民创客来展茅”三大目标。

“来到展茅,建议大家先去‘网红村’——黄杨尖村体验一番。”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展茅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傅颖凯提出建议。

跟随傅颖凯的脚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竖立在黄杨尖村村口的智慧导览屏。“导览屏不仅介绍了黄杨尖村的历史文化和景点信息,还能实时显示人流量、停车位等,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查询服务。”傅颖凯说道。

夜幕降临,黄杨尖村华灯初上,村内小路格外热闹。远处,绿草如茵,村民的房屋炊烟袅袅;近处,街道纵横交错,一家家咖啡厅、美食店、特产店、文创中心洋溢着欢声笑语……

在55·公路咖啡生活馆,以瑰夏咖啡和湘西菜融合为主打的餐饮风格为食客带来了独特的味蕾体验。90后的老板谢俊伍在娶了一位舟山姑娘后便在此定居,为了同时实现制作咖啡的梦想和宣传故乡湖南麻阳特色美食的愿望,谢俊伍和母亲一起制作起了家乡菜肴,有时还赠送麻阳冰糖橙,没想到大受欢迎。许多游客表示,来黄杨尖村一定要尝试一口瑰夏咖啡、一口湘西菜、一口冰糖橙的感觉。

除了鼓励返乡自主创业,展茅街道还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村集体参与+旧房改造”等模式,推动各村发展成为乡风乡情乡貌的文旅会客厅。

如位于黄杨尖村、由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起来的元一书坊,清新舒适的阅读氛围是年轻人提升自我视野的好去处。“许多市区研学团常在此举办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体验活动,这已成为我们书坊的特色项目。”元一书坊负责人殷实介绍说。

在田公岙村,“庐岸·岸上”民宿是当地旧房改造的成功典范。这里修旧如旧、旧里出新的设计风格,为住宿者提供了一种既有乡土韵味,又具典雅情调的别致感受。

深入村镇中心,随处可见年轻从业者的身影;踏上田野庄稼地,辛勤收割农作物的中年老人也不在少数。傅颖凯解释说,在展茅,文旅产业由政府牵头,龙头企业统一管理。村民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从事任何生产工作。

秉持这一发展理念,展茅街道各村村民依托“一地生五金”的共富分配机制,收入显着提升。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入股合作社获得股金,在园区就业获得薪金,家庭经营获得现金,参加订单派工获得酬金。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展茅各村已流转土地3700亩,为低收入农户提供灵活就业机会超过100人,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2万元。

■中国城市报记者  王楠

本文转载自【中国城市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