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走遍无理寸步难行的意思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什么道理
日积月累一(第12页)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译文
牧童骑着黄牛,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忽然他看到了一只树上的知了,想要捉住它,于是闭口不语,悄悄地站在树旁。
注释
牧童:放牛的孩子。
振:震动;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荫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作者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第4课 古诗三首(第12页)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晩,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登高,在云雾缭绕的山顶上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染上秋霜,比二月的春花还要艳丽。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斜:倾斜。
生:产生,生出。另一个版本有“深”(“生”描述了在云形成的地方,“深”描述了在云雾缭绕的深处)。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在深秋的霜冻后变成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比二月花更红。
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被称为“小杜”,以区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樊川别墅,所以被后世称为“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花凋谢,用来遮雨的莲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凋零菊花的花枝还在傲立寒霜。
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你要牢记在心,那就是秋末冬初,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季节。
注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扎在杭州。苏轼将其视为国士,曾上书推荐,并以诗歌唱酬交往。
荷尽:荷花枯萎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最是:一个版本是“正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变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作者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著名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笔纵横恣肆;诗题材广泛,清新健朗,擅长使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擅长书法,“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其擅长墨竹、怪石、枯木等。代表作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发出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注释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动、引诱。
促织:通常称为蟋蟀,在某些地区又称为“蛐蛐”。
篱落:篱笆。
作者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继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经历朝小官。其学业源自叶适,长期隐居于钱塘西湖之畔,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日积月累二(第26页)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 层林尽
8. 春华秋实
释义:比喻事物的发展和成熟过程,就像春天开花,秋天结果一样。也比喻人的品德或文采得到提升。
出处:出自《三国志·魏志·刑颙传》。
日积月累三(第42页)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释义:比喻真理需要通过思考和讨论才能明白,道理不经历辩论,不会被人所理解。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释义:指出讲道理行得通,讲不通;行事讲道理,才会顺利。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释义:比喻一时的胜利靠实力,长久的成功靠道理。
日积月累四(第42页)
人心齐,泰山移。
释义:比喻只要众人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办成大事。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释义:比喻同心协力,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释义:比喻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释义:比喻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结起来才能办成大事。
第17课 古诗三首(第74页)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唐代著名诗人,号称“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歌以想象丰富、语言华美见长,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多首。
苏轼(1037年-1101年):
北宋著名文学家,与王安石、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其诗歌以词采华丽、意境清新见长,代表作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多首。
刘禹锡(772年-842年):
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元稹并称为“新乐府三杰”。其诗歌以讽谕时事、反映现实为主,代表作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浪淘沙九首》等多首。
山:指代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用以比喻平静空灵的洞庭湖面。
青螺:借以暗喻洞庭湖中的君山。
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永贞革新的主要参与者。但后来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创作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经驶过层层叠叠的高山。
注释:
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采莲曲
[唐]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注释: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乱入:杂入、混入。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闻歌:听到歌声。
始觉:才知道。
作者: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
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逃走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注释: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
庭:庭院。
瓮: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
皆:全,都。
弃去:逃走。
光:指司马光。
破:打开,打破。
迸:涌出。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爱人若爱其身。——《墨子》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译文:
1.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不迁怒,不贰过”出自《论语.雍也》篇的一句话,即不会把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2.爱人若爱其身的意思是:爱别人就要像爱自己一样。 典故出处:春秋战国-墨子《兼爱》 。
3.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意思是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仁者是充满仁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
4.与人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