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从哪天算起——炎炎夏日的切入点


据新华社消息,夏至日来临,夏至后不久,即将迎来伏天。有俗语说:“夏至三庚便数伏”,意即从夏至日开始计算,到第三个“庚日”即是初伏开始的日子。天文科普专家指出,今年初伏将于7月16日开始。

制作:方金洋

伏天,代表着一年中的酷暑时段,俗话说“热在三伏”。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科普专家林愿解释道,伏的日期是根据干支历推算的。干支历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称为“天干”,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称为“地支”。干支历最初用于纪日,后来也用于纪年、纪月、纪时。

制作:方金洋

今年的夏至是6月21日,从夏至日开始计算,第一个“庚日(庚戌日)”是6月26日;第二个“庚日(庚申日)”是7月6日;第三个“庚日(庚午日)”是7月16日,因此7月16日即为初伏的开始。

初伏持续10天,因此今年的初伏是7月16日至7月25日;末伏,即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今年立秋是8月7日,往后推算,第一个“庚日(庚子日)”是8月15日,也是末伏的第一天。末伏也是持续10天,所以今年的末伏是8月15日至8月24日。初伏和末伏之间是中伏,有的年份为10天,有的为20天。今年的中伏是20天,从7月26日至8月14日。

林愿表示,“三伏”期间中伏的气温一般最高,但受到各种气象条件的影响,全年各地的极端气温未必在中伏出现,甚至可能不在“三伏”期间。但不管怎样,“三伏”时节确实是盛夏酷暑时节,各地都会迎来高温。在这段时间里,公众应采取措施防暑降温,确保安全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