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什么样的如何度过,如何解暑?


绿槐高柳绵蝉鸣,初薰和风入弦。

立夏之后,夏天已经到达~~

在老舍、梁实秋、三毛等作家的笔下

夏天有蝉鸣、蛙鸣、海风、荷塘

还有栀子花和槐花的芬芳馨香

可以在夏日晚风中悠然乘凉

还可以品尝西瓜和酸梅糕的美味

名家笔下的夏天

既充满趣味,也充溢着诗情

顾城:一个夏天就这样生

中午的阴影让我忧愁

它向西移动消失

每一片都像水草的叶子

一个夏天就这样生活

水湾平静地流着洪水

一支歌唱出了许多歌

拍打楼梯下还有更多的楼梯

石头打出苹果的青涩

一棵树也锯成许多许多

烟和咳嗽最喜欢搅和

娃娃笑总比哭令人快活

风起时门前已经空空如也

——顾城《一个夏天》

三毛:夏天像一首绝句

夏季是声音的季节,有雨滴声、雷声、蛙声、鸟鸣和蝉鸣。蝉鸣足以象征夏季,因此夏天像一首绝句。

绝句有诗有歌,再加上几个修饰词,歌唱一番。蝉是大自然的一支合唱团;以悦耳的音色、明快的节奏,吟咏着一首绝句,这绝句不见于唐诗选集,不收录于宋诗精选,也非王维或李白的作品,它是蝉对季节的情感反映所写成的一首抒情诗。

诗中透露着生命的情感,有点近似自然主义的纯朴,又带有些许悠远空灵,更多时候,尤其是当无规律地消失声音时,我感觉它们的内心,仿佛蕴藏着许多壮丽激昂的故事欲言,也许,是一首抒情的边塞长诗。

——三毛《夏》

艾芜:夏天是海风、蝉鸣和太阳

"海风、蝉鸣、六月的太阳。" 住在吴淞的朋友,来信中提到这些引人向往的词语,于是我们开始了夏天的第一次出游。

行走在堤坝上感受清风拂面是惬意的,即使脚底沾满泥土也是愉快的,因为在看似沉闷的环境中获得解脱,就好像获得了极大的自由一样。

坐在一家茅草店里,可以望见大海、蓝天和田野,让人感觉仿佛是大自然中的孩子,就像躺在它的怀抱里一样。海风轻轻地吹着,坐在藤椅上不由得犹如入梦,尽管我们的对话间不停流淌出使人精神振奋的孩子气的言语。

——艾芜《夏天的旅行》

汪曾祺:夏季的清晨是令人愉悦的

空气清爽,草丛上还挂着露珠(蜘蛛网上也挂着露珠),写几页文章,读一篇古文。夏季的清晨真是让人愉悦。

几乎所有的花都是五瓣的,栀子花却是六瓣的。山歌中有句歌词:“栀子花开六瓣头。” 栀子花花瓣粗壮肥厚,颜色白,靠近花蕊处微微带绿,香气浓郁,香气简直是让人欲罢不能,我们乡下人说它是“顶住了鼻子的香”。栀子花花瓣粗壮肥厚,又香得揉揉不开,因此雅致之人不喜欢采摘,认为它不够高贵。栀子花却说:“我就是要这么香,香得刺刺快快,你们有什么资格来管!”

——汪曾祺《夏天》

老舍:会享受的人,终不被炎热所侵袭

天气是炎热的,但清晨和傍晚还是相当凉爽的,适合做一些事情。那些喜欢享受的人可以把冰箱放在家里,搭建凉棚在院子里,这样就能避免暑气的侵袭。

如果不想呆在家里,还可以去北海的莲塘划船,或者在太庙和中山公园的老柏树下品茶或下棋。如果愿意更加随意一些,可以在什刹海的柳树凉棚下,尽情地喝茶,吃酸梅糕,或者喝八宝荷叶粥。

愿意放松一点的人可以带上钓竿,去积水滩或高亮桥西边的河边垂钓半天。

喜欢热闹的人可以去听戏,夏天表演的戏越热,名角们也会唱得更好。夜晚的表演结束时可能已经很晚了,但河边的凉风会让人精神振奋,即使晚上很晚听完戏回家,也感觉是值得的。

虽然天气很热,但人们可以躲避它!无论是在家里、公园里还是城外,都能躲避炎热的天气。如果想远行一些,还可以去西山的卧佛寺、碧云寺或者静宜园住上几天。

——老舍《北平的夏天》

苏童:享受夏天带来的快乐

太阳在夏季落山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但它终究会落山。放暑假的孩子们都很关心太阳的动静,只是为了趁机早早地跳到护城河里,尽情享受夏天带来的最大快乐。

黄昏时分,各种船只小心翼翼地驶过河面,因为在整个城市的码头、房顶、窗户和门洞里,都有可能有孩子跳进河水。他们甚至要小心河面上那些西瓜皮,因为有的西瓜皮是游泳的孩子的泳帽,这些讨厌的孩子顶着西瓜皮,去拿住往船只的锚链,他们玩水时也很省力,要求船家把他们带到河的上游或者下游去。站在河堤上洗涮的母亲看到了他们最担心的情景,他们的孩子手抓船锚,跟着船在河面上乘风破浪,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母亲们喊破了嗓子,也没有什么作用。

夜晚降临,街道成了露天的餐厅,许多人家把晚餐的桌子搬到了街边,大人和孩子们都坐在街上,吃着食物,看着回家的人们骑着自行车路过。

——苏童《夏天的一条街道》

村上春树:夏天最让人愉快

夏天最让人愉快。太阳照射下的夏日午后,穿着短裤,边听摇滚边喝啤酒,简直美妙至极。

——村上春树《夏天》

池莉:武汉的夏天有多热?

武汉夏天的热,似乎大家都知道。究竟有多热?热到什么程度?热得有多难受?武汉人似乎表达得最为传神。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问我:现在武汉的夏天热吗?我回答:热。于光远先生说:热得怎样?我回答:连续几个星期,摄氏42度的高温。于光远先生笑着摇头,讲述了这么一件往事:

1956年的夏天,于光远先生应邀去武汉做报告。武汉三镇,武昌凉快一些,有东湖和几十所大专院校,校园搞了许多绿化。报告就在武昌举行。当时大礼堂没有空调设备,电扇也不多,吹出来的还是热风,所以报告就安排在室外进行。

到了报告的当天,于光远先生发现是在东湖的游泳池边。于光远先生就坐在游泳池边沿讲话,听众站在游泳池里。听众听得很认真,但唯独于光远先生热坏了。于光远先生去过很多地方,如今已经八十多岁,但在他经历的热天中,武汉的这一次算是最热的。

——池莉《武汉的夏天》

朱自清:扬州的夏天,水上是最好的选择

扬州的夏天,最好的选择大半在水上——有人把瘦西湖称为“瘦西湖”,这个名字真是太俗气了。下船的地方就是护城河,曲曲折折,一直到平山堂,河道有七八里,还有很多支流。这条河没有太大的特点,只是曲折而显得幽静,与其它地方不同。

五亭桥如其名,有五个亭子。桥是拱形,中央一座最高,两侧四座,看起来很对称。观赏远处的风景或者观看倒影都很好。河边的桥洞比较多,坐小船穿梭其间,也有别样风情。平山堂建在蜀冈上,登堂可以看到江南诸山的轮廓;“山色有无中”这句话用在这里恰到好处,并不算错。这个地方游客较少,坐在堂上可以愉快地度过一整天。沿途风景,也极具幽静之美。从天宁门或北门下船。城墙在水中的倒影苍壮高远,小船轻轻地划过,岸上的嘈杂声几乎感觉不到。

——朱自清《扬州的夏日》

梁实秋:酸梅汤是夏天的标配

夏天喝酸梅汤,冬天吃糖葫芦,在北平是各阶级人人都能享受的事。不过东西也有精粗之别。琉璃厂信远斋的酸梅汤与糖葫芦,特别考究,与其他各处或街头小贩所供应者大有不同。

信远斋铺面不大,只有两间小门面,临街是一块黑漆金字匾额,铺内干净整洁,地道北平式的装修,进门右手边放着黑漆大木桶,里面装满了冰,里面还有一个大瓷盆,盆里装着酸梅汤,所以叫做冰镇。因为桶大盆小冰多,喝起来冰泌脾胃。

他的酸梅汤的制作秘诀,是冰糖多、梅汁稠、水少,所以味浓而酸,舍不得停下来。很少有人能在那里只喝一小碗就罢手的。

——梁实秋《雅舍谈吃》

来源: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

编辑:浅浅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