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唏哩呼噜读后感(真实感人的情感故事)


对于小学生读物的推荐我有一些看法不过我不打算在这里详细讨论那个啥。我准备谈一谈学校给孩子推荐的两本书。这是因为我的孩子目前还在一年级,在上半学期的时候,老师推荐了2本书给我们,一本是《小猪唏哩呼噜》,另一本是《秘密花园》。《小猪唏哩呼噜》这个名字有点西化哈。最开始我还以为是外国文学。我百度了一下,《小猪唏哩呼噜》竟然是一本中国儿童文学作品,作者也是中国人。这一点让我有些意外,但也不太关键。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一些情节让我有些不能理解。原来小猪唏哩呼噜去卖橘子,但因为钱不够,没给猩猩老板买“红塔山”。老板只好给他一筐超级酸的橘子。我对这样的情节有些担忧。7岁的孩子为什么要学习人情世故呢? 告诉孩子,要办好事情,就要给好处,行贿,这在我们国家也是犯法的呀。 就不能写成去工商部门举报吗,然后让坏人得到法律的制裁,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吗?这样的情节有些让人担心呢。小猪唏哩呼噜去卖时,让马太太酸掉了牙齿,需要治牙,由于小猪的钱不够,给象博士立下了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元三角三分的欠条。为了还钱,唏哩呼噜给象博士当保姆看孩子。象博士态度很嚴厲,对小猪唏哩呼噜非常不友好。小猪唏哩呼噜被欺负了不少,但他却不在乎。这是否在告诉我们的孩子,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也可以忍过去,不必采取其他措施呢?对于这样的情节,我觉得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小猪唏哩呼噜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麻烦事:他想挣点钱给妈妈买生日礼物,但遇到了狐狸的欺骗。狐狸让他清理院子里的垃圾,承诺给他一大块蛋糕。可是当把垃圾清理干净后,狐狸却不认账了,只给了他一个鸡蛋。这样的逻辑是否适合孩子阅读呢?至于《秘密花园》,当时我觉得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些不合适。没有读完。现在想想,似乎其中有些基督救赎的意味。以前总觉得读书是一件好事,现在读书都有些害怕。我们小时候读金庸的书,至少学到了什么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现在这些小学生读物,到底适不适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