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古诗是什么季节(春夏秋冬更迭)


杨万里非常喜欢写诗,据传他一生共创作了2万多首诗歌,目前仍然保留下来的有4200多首。他的诗风独特,独树一帜,被《沧浪诗话》称作“诚斋体”。他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大自然,用敏锐的眼光将日月星辰、山川风物等都融入到诗歌之中。姜夔在《送朝天续集归诚斋时在金陵》中称赞杨万里“年年花月无闲日,处处山川怕见君”,他还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瞬息万变的动态,以景物瞬时之“活”与“美”表现意趣之“活”与“美”。

荷花

杨万里的代表作《小池》以清新活泼的笔调,绰约自然的诗意,将初夏小池的风光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但第三句中的“小荷”却引起了争议:它究竟是指含苞待放的荷花,还是初生的荷叶呢?笔者更倾向于后者。

认为“小荷”指荷花最常见的一种立论是因为后文形容其形态为“尖尖角”,这与荷花含苞待放时花苞的形态极为符合;但值得注意的是,荷叶初生时,其叶片是卷曲而合拢的、顶端也是尖尖的,随着生长周期的推进才会舒展开来,因而,“尖尖角”一词,也与初生荷叶的形态相契合。

初生荷叶的形态 上下端均为尖尖角

荷一年的生长期可分为萌芽展叶、开花结实、长藕和休眠等过程,6月至8月是荷花的开放期。“小荷”处于荷的哪个生长阶段,如果能考证出此诗所作具体季节,那其所指便迎刃而解。

但据目前对该诗的创作时间考证资料,也仅能将创作时间定位于年份,具体哪个月份依然无从定论,因而从时间这一层想要确定小荷所指行不通。(杨巴金《<小池>诗创作时间和地点考》)

去掉创作时间的因素,我们可结合上下文及诗意进行推测。

荷这种植物特别有趣,其别名甚多,且各个部分皆有专有名称,在我国最古老的词典《尔雅》释草篇中就对其各个部位的名称皆有记载:

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郭璞注:“(芙渠)别名芙蓉,江东呼荷。”诗词中还常以“红蕖”(李白《折荷有赠》“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藕花”(李清照《如梦令》“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朱华”(曹植《公宴诗》有“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水芝”(葛立方《卜算子》“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红衣”(姜夔《惜红衣》“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等别名称荷花。

荷花

从《诗经》以及其他诗歌中可以看到,后两者“荷”单独出现时,指的是荷叶,而“荷华”则指的是荷花。

这种现象并非偶然。杨万里的咏荷诗共180余首,从中可以发现,杨万里在写荷花时,大多用到的词汇是“荷花”或者“芙蕖”。而在描写荷叶时,所用到的词汇则大多为“荷叶”或者“荷”字单用,有的会再加一个形容词。其他诗人在单用“荷”时具体所指,也与荷叶相关。

小荷才露尖尖角

经过以上的分析,以及结合诗意,可以推测在《小池》中的“小荷”更有可能指向初生的荷叶,而不是荷花。

如图

从诗意上看,杨万里的诗歌大多带有理趣,其中《小池》的整首诗实际也有一点理趣在其中,以小见大,抓住事物发端时的情态。由泉眼无声,流水细细,初夏时分温柔细腻的晴光可知,诗歌所选取的景物皆是事物刚刚发端时最为柔和的时刻,而这荷叶小小时,是事物初生时。

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小池》诗意而创作的中国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画中的小荷,画的便是荷叶。

朱宣咸画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