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是什么性质的单位(供销社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


供销社并非只是与物资短缺和计划经济的遥远记忆挂钩,它既是老百姓生活必需品采购的民生保障,也是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化妆品报编辑部

广东某日化品牌负责人于10月30日致电本报,咨询“供销社”渠道的相关信息。两天后,有关“供销社回归/重启”的话题引发广泛热议,业界讨论声不断。

资本市场也异常敏锐,与供销社相关的概念股纷纷涨停。据澎湃新闻11月1日报道,供销社板块大涨超8%,新野纺织、中再资环、辉隆股份、新力金融、浙农股份、天鹅股份、中农立华、中农联合、天禾股份等供销社系统控股或参股的上市公司纷纷涨停。

供销合作社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是商品经济不发达时期商品流通的载体。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供销社一直都存在,从未退出历史舞台,更谈不上回归或重启。不少供销社至今仍在使用,其商品种类和价格与现代超市没有太大区别。

供销社的历史

在计划经济年代,供销社是国家掌控经济的重要工具,它是一种集体所有制的经济形式,是中小城市、尤其是农村主要的物资供应渠道,甚至可能是唯一的渠道。当时,民营和个体经济不受重视,农村居民与农村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的交易只能通过供销社展开。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目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供销合作网:http://www.chinacoop.gov.cn/)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成立于1950年7月,受国务院领导。根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供销合作社全年销售额高达6.26万亿元,这一数字相当于京东与拼多多年度交易总额之和。

供销社包括总社、各省市级社和县镇级基层社,总社下设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因改革开放和组织结构调整等历史原因,许多基层社因缺乏市场竞争力而一度陷入低谷。

湖北为例,到2014年,湖北全省基层社数量仅有696个,比1984年的1800个减少了61%。政府并未就此放任供销社消失,相反,它们先后在1995年、1999年、2009年、2015年以中央和国务院名义发布了深化和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文件,从2002年开始实施“四项改造”,并于2006年推动“新网工程”,2018年部署了专项改革试点……

同样在湖北,自2015年实施“基层社恢复重建工程”以来的六年时间里,湖北省基层社逐年恢复生机。如今,湖北省基层社从传统的单一日用品和农资销售,转型为构建了综合、规模化、现代化和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土地托管、统一防控、农产品收购和加工、精准施肥、电子商务和农村金融合作成为基层社为农服务的主要方向。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1373个基层社,基本实现了对乡镇的全覆盖;全省共有190个基层社被评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标杆社。

除湖北外,其他省份如陕西、甘肃、河南、黑龙江和福建也在恢复供销合作社的建制。

有关“重启”的说法被广泛传播,这是由于“基层社恢复重建工程”引发了公众的情感共鸣。对于许多生于70、80年代的乡镇青年来说,有关“供销社”的童年记忆之类的情形,如打点了酱油和买块香皂的类似经历,是与供销社有关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零售渠道的多样化,人们渐渐淡忘了基层社。从这个角度来看,表明供销社是回归或重启,是合情合理的。

另一个关联的热议话题是“编制”问题。供销社机关编制类型比较复杂。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发出的招聘公务员通知引发了热议。是的,如果想成为供销社的干部,首先需要通过公务员考试。供销社机关的编制既有行政编制,也有地方供销社的普通事业编制和参公事业编制。但若想成为职工,则不需要经过公务员考试,但也没有编制。

根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公布的数据,全国供销社系统在2020年共有县及县级以上机关2789个,其中有2517个接受全额财政拨款,占90.2%。全国供销社系统的人员编制数量为4.9万个,其中有3.4万个是根据公务员法管理的。

随着中国二十大胜利召开,国内出现了振兴实体经济的呼声。而正当供销社重启的消息引发了业内人士对国内零售格局的各种猜测。甚至有人担心,这是在倒退回计划经济时代吗?

实际上,结合国内外形势来看,供销社是国家长期战略选择,用以平战结合,并且从长远来看,供销社筹谋近期,也就是紧急状态下的物资保障变得更为重要。特别是新冠疫情之后,急需物资保障的紧迫性得到了显著凸显。武汉疫情之初,城市官方实施了特殊管控措施,导致了消费物资供应的冲击。而依赖私企的物流系统来保障物资供应,无法有效控制价格,也无法满足时效需求。必须建立起国家掌控的物资保障系统。

实体经济和零售格局的讨论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天使投资人赵雨润曾预言,“全国多地人民供销社宣布重启,未来的零售格局将发生重大改变!”

有人猜测道,中国正经历零售行业的新零售时代浪潮,供销社是否需要利用互联网和送货人员?它只与头部电商展开激烈竞争吗?曾在某百强连锁公司工作的业内人士林桦(化名)表示,如果只是国家队与业余队的竞争,对实体零售以及民营零售来说,似乎是雪上加霜。

各种说法声音纷杂,然而国家高层看得更远。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恢复供销社是促进实体经济的主要途径。供销社的恢复对于普通人民来说是利多于弊的,至少基本物价是由国家掌控,这样一来就不会由资本家掌控。即使经历贸易战、经济下行甚至战争等动荡,普通百姓也会有一口饭吃。

供销社对一线大城市的影响还是非常有限的,主要是针对农民等低收入人群,尤其是稳定粮食等农产品的价格。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蒲淳最近明确表示:实体经济并不等同于线下经营。实体经济是从事的行业,而线下实体店和网上店铺都属于实体经济。国家不仅不会限制任何一种经营模式,还会鼓励商业经营模式的创新。

同样的,在供销社方面,其职能不仅仅是为了消费者打个酱油,买块香皂。

举个例子,今年9月28日,甘肃省供销合作社联手甘肃省商务厅共同主办了2022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助力乡村振兴(甘肃)——“甘味”农产品线上对接活动。通过“主会场+分会场+云端连线”这种方式,让甘肃的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与省外的商家进行云端产销对接,线上达成了农产品销售协议和合作意向,总金额达到了5.36亿元。

广西贵港木梓镇寄递物流中心

在政府引导下,广西贵港木梓镇寄递物流中心央销售,扩大寄递业务规模,同时稳定了当地寄递行业生产社负责人李潇原开始运营两家拥有40多平方米面积的门店和3家寄递公司。8月开始运营,由供销社免费32万多个,业务量与原来相比增长了一倍多。像木梓镇这样,通过整合邮政、供销、快递公司等资源,发展县域物流快递“统仓共配”模式、建设物流中心、发展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有助于打通乡村物流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据称,广西贵港市如今已建立起当地各乡镇的自乡村级快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共893间,总数约占全市行政村比例的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