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黄河不死心是什么典故(是什么意思)


不达到黄河,心不会停止追求。而到了黄河,心会彻底死去。”这句著名的俗语,描述了一种不达目的不放弃的坚定精神。

清代作家李宝嘉在《官场现形记》的第十七回中说:“这种人不达到黄河,就不会停下来。现在我们横竖都不顺利,索性给他一个坚决的态度,你看怎么样?”

那为什么是到黄河而不是到长江呢?事实上,这句俗语背后隐藏着几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陈抟带着彭祖的“心”游览黄河

相传有一个叫彭祖的人,活了八百岁。他一生到过很多地方,唯独没有去过黄河,他总想到黄河去玩玩。于是彭祖找到了陈抟,希望陈抟带他去游览一次。

陈抟说:“我可以带你去,但是你要等我先睡一会儿!”于是彭祖先让陈抟休息。

谁知道,陈抟是个神仙,他一睡觉就需要一千年的时间。而彭祖的寿命只有八百岁。

当陈抟醒来时,询问彭祖的时候,才知道彭祖早已经去世。陈抟听后,叹了一口气说:“唉,他真是个命短的人!”

当时陈抟走到彭祖的坟边,打开坟洞,拿出棺材。打开棺材一看,彭祖的尸体都已经腐烂,只剩下一颗未腐烂的心。

陈抟随手拿起了彭祖的心,带到了黄河边上。到了黄河边,陈抟对着彭祖的心说:“彭祖,这里就是黄河。”

陈抟话刚说完,彭祖的心瞬间腐烂,变成了水流走了。

就这样,后来才有了“未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死了心”的说法。

“比翼鸟”的故事

还有一种说法与“比翼鸟”有关。

在遥远的古代,黄河附近有个小村庄。有一个小孩子叫柳生,家境贫困,每天帮家里做完事之后,最喜欢在家后面的深树林里,聆听各种鸟儿的叫声。

渐渐地柳生也学会了辨别各种鸟儿不同类型的叫声,慢慢地他也学会了各种鸟儿的叫声,久而久之,模仿出来的声音连鸟儿自己都分辨不出到底是真是假。

他的声音经常能吸引许多鸟儿和他一起欢乐。

岁月流逝,日复一日,柳生长大了。他十六岁时,他唯一依靠的母亲由于长年劳累过度,病倒在床上无法起身。

柳生需要更多的金钱来买药。这时,一位邻居告诉他,对面村的一个黄家有个富商要买青少年家丁,只要卖掉自己十年的时间,就能得到十两银子。

那小伙看着病重的母亲,决定应征。黄家看中他的相貌和体魄,觉得他还算聪明,就留下他了,但是钱先付一半,剩余的部分必须等待十年期限才能拿回来。

柳生拿到了钱,请来的邻居先带回去,自己留下来工作。柳生负责照料花园。黄家的女儿黄莺喜欢养各种小鸟,尤其喜欢听金丝雀的叫声。柳生在花园里养花种草时总能听到各种鸟儿的叫声,他非常好奇,于是决定去探究一番。

柳生恰好看到那群鸟中的一个可爱少女,正在专注地看着那只美丽的金丝雀在唱歌。

那只金丝雀的歌声优美动听,和黄莺的美丽一拍即合,很快就打动了柳生的心,但是柳生明白自己的身份,无论怎样努力,他和她是无法在一起的,柳生便把她当作梦想,深藏在内心深处。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柳生只有在母亲去世时才能回去一趟,其余时间都在黄家,全身心地照顾花草,听着女孩的开心笑声,如此一来,柳生心满意足。

可惜那个女孩始终不在乎柳生精心照料的花草,在她眼中,除了金丝雀,她再也看不到其他。

但是鸟总有它们存在的期限,虽然女孩对那只金丝雀百般呵护,但最终它还是死了。

心爱的金丝雀去世后,女孩伤心欲绝,整天泪流满面。她的父亲不忍心,便又给她买了一只,但她仍然伤心不已。

柳生看着,心痛不已。他开始努力学习那只金丝雀的叫声,有一天,他来到女孩的绣楼下,躲在花丛中,慢慢地模仿那只金丝雀的叫声。

女孩听到熟悉的声音,高兴地静静地听着,以为那只金丝雀舍不得她,又回来了。

当女孩发现那叫声是柳生发出的,大为失望,但也感到好奇,于是叫柳生教她。

柳生自然答应了,但原本不会的叫声也不是那么容易学,女孩学了一段时间后,便不再学了,只叫柳生以鸟鸣唤醒她。

柳生把他以前学会的千百种鸟的叫声都合在一起,唱起了鸟语,不一会就引来了许多鸟儿一起欢乐,女孩见状非常高兴,日子久了,两个人不知不觉地产生了感情。

过了很久,黄家终于得知了这件事,让家丁抓起柳生,打了他一顿,然后让人把柳生扔到附近的黄河。

女孩得知后,感到极度悲痛,口吐鲜血,昏了过去,这一生就这样结束了。一只只剩下右翅膀的小鸟从女孩的胸口跳了出来。小鸟不会唱歌,只是朝着黄河的方向飞去。

小鸟飞行速度很快,不多时就追上了黄河。而本来还有一口气的柳生,在被扔进黄河之前闭上了双眼。

被扔进黄河的柳生,心口也跳出了一只只剩下左翅膀的小鸟,和女孩变成的只剩下右翅膀的小鸟合为一体,飞向了天空。

两只鸟欢快地唱着属于它们自己的歌,飞向属于它们的幸福。这些鸟儿的叫声是如此美丽,吸引住了众人的注意。

后来人们说,那只会唱歌的鸟是柳生的心变成的,而那只不会唱歌的鸟是女孩的心变成的,两个人真心相爱,死后也化为了鸟儿。

人们便把这种鸟儿称为“比翼鸟”,从此世界上就有了“比翼鸟”的说法。

也有人受到柳生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便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下定决心要做某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