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玉器 古玉图片大全 真品


春节佳节即将来临,值此之际,向所有关注并支持畅明轩的朋友们致以新春的祝福,愿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回首己亥年的末尾,我们匆匆度过了半年多的时间。在整理和分享古玉资料的过程中,虽有疲惫,但在遇见那些同样热爱研究、具有逻辑思维和方法的同好时,又感到十分欣喜。

展望新的一年,畅明轩将继续致力于古玉资料的分享和学习。在力求还原古玉特征的我们也将注重审美的传达。在公众号的内容中,我们将新增以地域为分类标签的出土玉器栏目,以便于大家更便捷地查阅和对比古玉鉴别的金标准。

本次整理分享的是拍摄于辽宁省博物馆的“朝阳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出土的玉器:

半拉山墓地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的召都巴镇尹杖子村大杖子组东北约600米的高处,其著名的姐妹景点牛河梁遗址则坐落在半拉山墓地所在山脉的西南方向约80公里处。

经过考古队的深入研究与发掘,该墓地在2014至2016年间进行了大量的挖掘工作。其中发现祭坛一座、祭祀坑二十九座及墓葬七十八座。出土地的文物包括大量品质优良的石器、玉器、陶器、石雕人像及陶塑人像等,特别是玉器多达一百四十余件,其中M12号墓出土的玉猪龙尤为引人注目。

据碳十四测年数据显示,该墓地的早期年代可追溯至距今5465至5345年之间,而晚期则距今约5030至5020年。整个半拉山墓地的使用期长达约三百年。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在这78座墓葬有15座墓葬出土了共计20件玉璧。而M23和M49两座墓为早期墓葬,其余均为晚期墓葬。

这些半拉山墓地出土的玉璧与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21号大墓所出的玉璧颇为相似,尤其是在单孔形璧的造型上尤为突出。还有辽宁阜新胡头沟红山文化墓地出土的三联璧与半拉山墓地出土的形态相似。

考古队在2016年的研究中明确了这些玉器的材质和加工工艺。多数出土玉器是蛇纹石和透闪石材质,特别是蛇纹石在辽宁岫岩玉器中较为常见。这表明半拉山墓地出土的玉器(包括玉璧)原料可能主要来自当地。

半拉山墓地出土的玉璧多呈方形或椭圆形,与中原地区史前时期常见的圆形玉璧有所不同。这可能与辽宁东山嘴遗址的祭坛和牛河梁遗址的积石冢遗迹有关联性。这体现了红山文化先民在制玉过程中融入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

接下来展示几件从M12号墓土的玉器:其中包括马蹄形器(现改名为斜口筒形器),以及颇具名气的玉猪龙。

还有石钺的展示。据简报记载,M12号墓主人的胸部和大分别出土了石钺和形柄端饰。根据摆放位置推测,这两件文物可能是一套完整的带柄端饰的石钺组件。

红山文化中的玉鸟题材也相当流行。先民们留下的剩余玉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好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