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止于呵呵 什么止于智者,聊天止于呵呵


人心之间的隔阂本就难以逾越,尤其是在微信这样的文字交流中,一句无心之言,往往会被过度解读,有句话说,“看者有意”,许多误会因此而生。智者懂得止于流言,聊天中的呵呵、嗯、哦等词,并非无足轻重的存在。

在日常工作的浸淫中,我们或许已形成了一套近乎本能的回应方式:“好的,收到,明白,马上……”。这些看似冷漠的回复之下,实则蕴我们的工作态度与效率。

据统计,昨日有796位网友在后台留言,大家普遍认为微信群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工作场合的一部分,因此职场礼仪至关重要。

在回复他人时,我们应当用心对待,这样的回复并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和情感,但却能带来不一样的交流效果。

跳出工作的框架,每个人的表达方式各具特色。简短的回复,并不代表冷漠,我们大可不必过于敏感。

(以下为精选留言展示)

01 初入职场的我曾因邮件称呼问题遭到老板的训斥,当时我发邮件给老板时开头用了“老大”,结果被当众批评为不正规不严肃。

——by 刘小乔

02 同事在群里用“好哒”回复消息,结果被领导连环语音训斥,原因是不懂工作用语。可见工作中的语言使用也是一门学问。

——by 小麦

03 遇到总是发“在?”的同事,我直接回应“有事说事”,因为同处一室,我的作息时间大家有目共睹。

——by June

04 在微信群里发红包,若无人感谢或回复,我察觉到他们可能缺乏基本的社交礼仪。

——by 自在蓬山舞复跹

05 工作群中的回复也体现了职场礼仪。即便与领导关系亲近,过于随意的回复也会给人不严肃的印象。适当的客套话能展现自己的重视。

——by 不含剂

06 我常以OK回应他人,这代表了我的自信与对工作的信心。我的工作能力与效率超乎常人,这并非随意之举。

——by 嬢姿捞夫

07 在职场中,我习惯回复“收到”、“好的”等词以显示认真与服从的态度。实习生常用的简短回复虽然可能让人觉得敷衍,但基本礼仪不可或缺。

——by 阿星

08 一段失败的相亲经历让我意识到“哦”这个词语的危害。过于频繁的使用这个词语导致对方误解了我的态度。

09 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需注意言辞。简单的“哦”字可能让领导不满。

——by Team(同上)

10 与同事微信交流时需注意文化差异。有时一个表情可能含有特殊含义。

——by(此处姓名缺失)

11 “哦”和“呵呵”在非亲密友人间的使用需谨慎,特别是在工作场合。偶尔用OK手势表示理解能缓解一些气氛。

——by 海天